研究中国历史最为纠纷之问题,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,史实被缘饰而造成被误解为传说,因此无可否认传说之中亦往往带有史实成分,虽然二者不易区分,其实世界各国的古代神话、传说与历史记载皆出现如此问题。
后起的神话传说往往在排列的时间上最靠前,而先前发生的神话传说却被排到了后面。时代越后,传说的古史期越长,传说里的中心人物也越被放大。
文字成熟以后,关于从夏代到秦汉时期的“古书籍”流传情况大致如下:-
《夏书》、《夏令》、《夏训》、《夏时》、《夏礼》、《禹之总德》、《禹誓》、《禹刑》等,相信这些相信是早期或第一代的古代文献已经遗失,但其中有部分内容被第二代或后期的书籍引用或抄录而流传了下来。
《世本》、《五帝德》、《帝系》等为比较早期或续第一代古代文献以后的一批书籍。我暂且把这些文献归类为第二时期的文献。另注:《禹本纪》相信已经丢失,不过其中一些内容却通过 《山海经》重编而传下来。
商末、周朝、春秋至战国时代,有许多书籍及文献亦引用了第一、二期的文献内容,我比较习惯把这些归类为第三时期的书籍,其中包括:《尚书·虞夏书》、《尧典》、《皋陶谟》、《尚书·甘誓》、《禹贡》、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等。举例《左传》引用了《夏书》、《夏训》的材料共 15 条,所记夏代事迹共18 则。《国语》中所引用《夏书》、《夏令》的材料 4 条,所记夏代事迹共 16 则。
到了秦汉时期再编写先祖的历史、传说与神话时,也引用以上三个时期的文献内容。比如《史记·夏本纪》就引用了《尚书》、《皋陶谟》、《禹贡》、《甘誓》、《汤誓》、《左传》、《国语》、《纪年》、《帝系》等等书籍的内容。
《大戴礼记·夏小正》或引用了民间口述流传的《夏时》。内容为夏代的历法。
《山海经》记述了近 100 个神话故事,为中国古籍中保存神话最多的作品。同时也保存了古代部落活动的传说,如炎黄之争、蚩尤之乱、颛顼、祝融、三苗、共工、少昊、太昊、犬戎、驩头、尧、舜、帝筶、帝俊等传说。
神话研究专家袁珂具体考证了《山海经》的成书年代,认为不是一人一时所作。《五藏山经》可信为东周时期的作品;《海外》、《海内》八卷可能成作于春秋时期,《荒经》四卷及《海内经》一卷当是初汉时期作品。
《今本竹书纪年》经研究定为伪书。《纪年》原为战国中叶作品,自西晋发现以来,晚到北宋末流失。清代学者开始还原《纪年》面貌,称 《古本竹书纪年》。目前最完备版本为《古本竹书纪年辑证》修订本 (2005 年上海出版社,方诗铭、王修龄编)。
到了西汉,主要的神话传说保存在 《淮南子》中。
摘自:《中国古代文明起源》& 《夏史与夏代文明》, + 整理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