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 November 2012

八卦如何用为历法

八卦本身就是古代历法

在世界天文史上,中国是最早使用阴阳合历的国家,以节气纪岁、以朔、望纪月的方法,都有很强的科学性。

汉易学中,最重要的学说就是卦气说。由于八卦本身就是上古时代的古历法,所以反映四时气候变化一直是八卦的固有内容。

先天八卦方位图含有春、夏、秋、冬四时及立春、春分、立夏、夏至、立秋、秋分、立冬、冬至的含义。

中国古代历法将两冬之间的周期分为 “岁”,将一岁分为 12 等份,命名为 “气”。因此,一年有 12 “气” ( 在使用十月太阳历的年代为四时八节,有了十二个月的阴历以后,就形成了更完整的节气记录系统 )

每一气为 30 天。每一气又再细分为阴阳 2 份,其中分点称为 “节”,是气候变化的转折点。“节”与 “气”合起来,就有了 24 节气”。如此一来,中国人的过大日子就称为 “过节”,而 “气候”一词之意,此时也不言而喻了。

太极生两仪,两仪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,八卦生六十四卦。六十四卦的每一卦有六爻,因此总计 384 爻。以下我们看如何把卦与爻用于中国太阳历上:-

最上与最右排为八卦的 8 个符号,互相搭配后变生成了 64 卦。

十二辟卦

古人从伏羲八卦中抽取 12 个卦,用来纪节气的变化规律。十二辟卦是以阴爻阳爻喻示一年十二个月中阴阳消长的变化规律。十二辟卦也称:十二消息卦 、十二月卦、十二候卦。

十二辟卦的来源极早,此说法最早见于《归藏》:子复、丑临、寅泰、卯大壮、辰夬(guai)、巳乾、午姤(gou)、未遁(dun)、申否(pi)、酉观、戌剥、亥坤。
  

十二消息图:从 “复” 到 “乾”,这 6 卦为息卦;另 6 卦则为消卦。阳盈为息,阴虚为消。从图中可见阴阳冷热变化,此图依顺时钟方向转来看,乾卦: 6 阳爻表示最热的月份。最热之后,天气开始转凉,因此,乾卦之后的姤卦,出现一阴爻,以示意大热天气后开始转凉的气候。依此类推,顺时钟方向,每一消卦逐渐增多阴爻,最后达到全阴,以表示最寒冷的时节。其实,我认为,根据伏羲先天八卦方位图,乾卦理应在正南,无论如何,《归藏易》是明示了乾在巳的位置。当然,伏羲的是以四时八节为主,因此,这或许就是八卦与十二卦的用卦差别吧。 

春秋时代的人已普遍以 十二辟卦代称  ,例如称  子月   复月寅月 泰月,一直流传至东汉,乃至到清朝。我们现在使用的十二辟卦的相关理论,是来自于西汉的孟喜。
  
先天八卦纪“候”

十二辟邪卦的 72 爻也用来纪 72 候。古人以五日为一候,三候为一气,六气为一时,四时为一岁,因此,一年有二十四节气,共七十二候。由于中国地广,5 日一候的变化在东西南北各地不太一致,因此未能被准确应用,所以,就以 24 节气为广泛使用。

后天八卦纪 24 节气与四季

后天八卦中的四正卦:震、離、兌、坎,被用以代表:春、夏、秋、冬。

由於每卦中有六個爻,所以四個卦共有二十四個爻,代表二十四節氣。

四正卦除了纪 24 节气,同时也用作表示四季。每卦有六爻,每一爻管 15 (1 or 1 ),因此每卦就管 90 (一个季节),所以六十卦共管 360 日。

后天八卦纪年、月、日

八卦中的六十四卦除掉震、離、兌、坎四個正卦,則餘下六十卦,共有三百六十爻、每爻代表一日,共360日。其实古人一早已经测出一年有 365.25 日,因此,剩余的无爻可对之日,会举办祭祀或过节,这种情况现还存在于中国少数民族社会中。除了八卦历法,中国也还有使用天干、地支计算的甲子历法,及上古的十八月历法等。虽然这些纪历的计算方式有所不同,不过,这些历法,皆得一周期 360 日。

到了漢代,著名易學家孟喜用「六日七分法」,每年共有 365.25 日,所以尚有 5.25 日無爻可對,於是將此 5.25 日均分六十卦,如果每日為 80 分,則 5.25 日共為 420 分。將這 420 分均分六十卦,則每卦得 7 分,由於一爻生一日,一卦主 6 日,加上平均來的 7 分,所以一卦配以 6 7 分。 由此可见,此时中国历法是精准到小数,也既是说分数已经可成熟应用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