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1 November 2012

易学源自于古代天文观测

中华文化不是始于文字,更不是始于儒家与道家,而是始于文字之前的天文历法。
以天文论天气,是天文历法背后的思路。以太阳为第一坐标论天气变化,是天文历法背后的方法。文字出现之后,历法在文字中;文字出现之前,历法在图书,历法在卦象中。

远古中华先贤以太阳为坐标创建了太阳历,以月亮为坐标创建了太阴历,以北斗星为坐标创建了北斗历,后将三种历法 合三为一创建了阴阳合历。

文字之前的天文历法是用抽象符号表达的,抽象符号就是:河图、洛书、太极、八卦。

天文历法一有永恒坐标,二有严密的数字,三有万古长青的哲理。阴阳五行的哲理是从最初的太阳历出发的。天文历法中的阴阳五行第一特征就是严格的规定性,与迷信与玄学毫无关系。

易学源自于古代天文观测

  易学据说是从古天文学发展而来,自诞生的那一刻起,地球经历了几十亿年的变迁。天上斗转星移,大地上则季节更替。大自然的气候变化,影响着自然界所有生命的生存状态,这就是中国古书上所说的天道。所以,当生命具有感知能力的那一刻,便开始白天感知着太阳,夜晚感知着星月,并从中摸索着气候的变化规律,找寻着生存的窍门。于是鱼有着鱼的天文学,龟有着龟的天文学,蛇有着蛇的天文学,老虎有着老虎的天文学,鸟雀有着鸟雀的天文学,总之所有自然界的生物,各自依据自己的天文学掌握着气候规律,适时求偶、产仔、觅食或者冬眠,形成了各自的生存模式。

当四百万年前,南方古猿拄着棍子、佝偻着腰出现在大地上时,南方古猿也有着南方古猿的天文学。此后,南方古猿进化为能人、直立人、早期智人、晚期智人,使用的工具也经历了刮削器、石刀、万斧、长矛、弓箭及渔网等变迁,但却没有任何一种工具可以超过木棍的地位:-

在西方,木棍演变为国王手中的权杖;在中国,木棍演变为圭表,一直也是权力的象征——如今天安门的两根华表便是这种演变的见证。

公元前 28,000 到公元前 10,000 年之间,为地球最近一个冰河期的最冷期,而一直不断升高的青藏高原,此时气候则更加寒冷。当时的昆仑山上,居住着众多古羌族部落,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燧人氏部落。

燧人氏部落发祥于青藏高原的羌塘地区,在昆仑山居住时不仅可以人工取火,还发明了用大山樽木观天测星定四时的太阳历,并且发明了结绳记事。搓绳的妇女名叫织女,第一位织女就是弁兹圣母,初创八索准绳、圭表记历。所以,古昆仑山又名日月山,即观测日月之山,昆仑山上立天柱以观天故名柱州

值得说明的是,当时的结绳记事,并不只是简单的一个结,而是系成较为复杂的图案,以象征某个特定含义,后来的大篆小篆,就是源自于结绳的象形。

* 顺便一提,直到今天,美州某个没有文字的民族,也还在使用结绳这个古老方法来作日常记事。*
 
八索准绳,就是以结绳方式来表示事物的早期八卦。 另外,圭表记历有说,当时已经有在使用较为准确的太阳历法。据现代考证,当时的历法应该是古老的十八月历同时,当时的北方极星不是现在的北极星。在西元前 12,000 年,极星为织女星,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源自这个时期。

后来,天气变得非常寒冷,燧人氏部落只好从昆仑山迁居到祈连山一带的河西走廊,游牧于弱水、黑水、丹水、合黎山、龙首山至天祝、古浪之间。

 伏羲与女娲登场的时代

在公元前 9,000 年到公元前 8,000 年间,中国河套地区发生了第一次大洪水,居住在这一带的古羌戎部落损失惨重。洪水退后,大约在公元前 8,500 年至公元前 8,200 年间,燧人氏的一个主要支系自祁连山开始东迁。

这时的燧人氏早已不是穴居野处,茹毛饮血的古人,已由渔猎、游牧时期转入半农半牧、火灶、火食时期,并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。后来又逐渐东迁至甘肃永登、兰州、贺兰山、河南、泾水、渭水。此后不久,华胥氏部落诞生出一位耀古烁今、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圣人,他的名字就叫伏羲。

伏羲图

据说,华胥氏不但生下了伏羲,而且还生下了女娲。伏羲与女娲兄妹成婚,于是才繁衍了后世华夏民族。伏羲最大的贡献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发明了八卦,并创立了六十四卦历法,确立了元日,使人们有了更准确的作息时间。

他开创的渔猎文化、龙文化、婚嫁文化和易卦文化被专家认为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。也可以说,伏羲是燧人氏时代的集大成者,也是新时代的开创者。

三古、三圣、三易

上古的伏羲承上启下创立了八卦,中古时期的周文王作卦辞,近古时期的孔子则整理了《周易》而撰写了 《易传》,或成《十翼》。

伏羲的先天八卦系统,长于自然地理及节气观测;文王之易为后天八卦系统,主要用做各种人事之占验,孔子的《易传》则是散失易学文献的整理,其实孔子《易传》更重于以文字说教。

这三位古人与他们的《易经》著作被后人称为三古、三圣与三易。至于 《三易》,也有另一说法是指: 《连山易》、《归藏易》及《周易》。有人认为前两本  《易经》已经失传,但也有人认为《连山易》和《归藏易》就是后世的风水易学与占卜易学。

易学流派

古今易学流派,大致可分为 “象数易” “义理易”。若细分之,可分为:道家易、儒家易、兵家易、墨家易、伏羲易、连山易、归藏易、周易、河洛数理、医易、焦氏易、杨雄易、邵氏易等诸多派别。

当今的易学研究,应当包括干制学、四柱学、紫微斗数、阴阳五行学、六壬学、风水学、相学、易经、汉字学、符咒学、诸葛神数、星评江海、白鹤神数、祝又十三科、请萁法、灵棋经、梅花数十八大类。

最后,还是要提醒:这些所有的易学知识,都源自于古代天文学;而古天文最早的观测手法,正是立杆测影。因此,易学及古代天文学,是知识的累积而不是迷信,虽然往后变成了五花八门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